简介

乱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章 桃园结义(1/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那杯热茶泼向老者,烫得老者直哎哟。周围的地头蛇们自然要教训虞权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虞权三人却已桃之夭夭,此事便就此作罢。

走在路上时,崔源聊到虞权为何来到徐州城时,虞权便将前因后果全都说出来,竟引得崔源捧腹大笑。原来,崔氏一门与萧氏是至交,崔氏的独苗崔源也时常拜访萧家郎主。

见虞权垂头丧气,崔源安慰道,自己可将新置办的庄园送给虞权,并亲书一封信,虞权将此二物交给夫人黄氏,与萧昕的美事便可成。虞权爽言拒绝后,崔源也不再言语,便请虞、徐二人去桃源暂避风头。

如今已是四月天,正是桃花繁盛之际。虞权走在前面,见片片粉瓣,配上绿叶的衬托,桃花娇气、可爱之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虞权不经意间已是笑逐颜开、喜不胜收。

作赋就让虞权头大了。赋,最早出现在诸子散文中,两汉时成为最为流行的文体。只不过到了魏晋之际,赋已向骈文方向发展。这时的骈赋讲究对仗,辞藻华丽,虽有强郁而悠绵的情韵,荡气回肠的快感,但作起来难度却是很大的。

虞权不假思索地便改作一首《桃花》诗,作赋没实力,这盗用古诗还是擅长的。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崔源听罢,思索再三,还是吞吞吐吐地道:“好诗倒是好诗,只是……”

“只是什么?”虞权问。

“只是此诗太过工整,倒是新鲜。”崔源说出自己的疑问。

这首《桃花》,本是唐朝诗人元稹所作,乃是近体诗。隋唐之前的古诗属古体诗,分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以及杂言诗,与后来的近体诗大为不同。按照格律来区分,古体诗只需用韵,不受格律限制。而近体诗则不然,二者均需考虑。不过这在虞权看来,都是小事,无需深究,毕竟只是拿来装大头的。

崔源与虞权走在前面有说有笑,落在后面的徐琰却是哀声连连,脸色难看。崔源作为东家,自然拱手向徐琰致歉,说着“如有招待不周,还请多多见谅”之类的话。徐琰摇头,并不是因为冷落了自己。虞权耐不住性子,连忙追问,徐琰这才说了实情。

一个月前,赵王司马伦派遣王敦去兖州刺史王彦处犒军。正好碰到诸王起兵造反,王敦力劝叔父加入义兵、以得功劳。因此,兖州刺史王彦便在全州境内张贴告示,募求兵将。

那日里,徐琰在大街上卖面,炎热的天气让他心中很是烦闷,又想到无法参加义兵,更是忧郁。徐琰在告示前屡次徘徊,迟迟没有动作。周遭人便都讥笑他,他忍不住打了其中一个人,谁知那人是高平国内史家的郎君。自知大祸临头,便辗转各地、风餐露宿。

听完徐琰的遭遇,崔源也凝重地说道:“敬珉兄,你莫看我是逍遥公子、不问世事,我却也有报国心。”

“既然如此,何不随某一道去投常山王司马乂?”虞权说。

“常山王?莫非仲平兄与常山王也有些许交情?”崔源、徐琰异口同声地问,这点二人倒是想到了一块。

虞权摇摇头,回答道:“非也。只是当初在京城时,某偶遇了一位白面俊士。那时敬珉兄早已离开,某也没机会介绍给敬珉兄认识。”

“那仲平兄此行是……”徐琰试探着问虞权。

虞权也不瞒徐琰、崔源。当初在京城时,虞权结识了白面俊士允琳。临别之时,允琳送了虞权一个信物,叫虞权有难时可凭信物去常山王府找他。

徐琰问到虞权与允琳交情如何时,虞权只说是初次见面。徐琰苦笑地摇摇头,只说那不过是允琳随口一应,虞权何必放在心上。虞权又说一路上听许多人对常山王司马乂赞不绝口,倒也是个可考虑的明主。崔源一直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见劝不动徐琰,虞权也不再去争辩,只是突然握住徐琰和崔源的手,兴奋地说:“值此乱世,吾三人何不歃血为盟、焚香结拜,将来也好有个照应?”

“拜把子”这是虞权惯用的伎俩。不论什么时候,多认识一个朋友,将来出了事也好寻求帮助。这倒不是虞权功利心太强,也是被侠义小说影响熏陶的结果。

徐琰、崔源二人自然也是愿意,只是心中的小九九也不得而知。

照着虞权的嘱托,崔源唤来仆人,将所需之物一并取来,整齐地摆放着。桃树之下摆着一张檀木双龙纹案几,案上依次放着三只陶瓷碗、白马乌牛、一鼎香炉及几支上等的香,还有些杂物。

“仲平兄,不知这结拜仪式……”崔源突然尴尬地看向虞权。

虞权头也不抬,只说:“照着刘关张他们三人的结拜礼仪即可,倒也不需太过繁琐。”

“刘关张?他们三人结拜?”崔源更是哭笑不得。

“仙舟兄莫非不知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对了,还缺关羽像……”虞权说了一大堆,这让崔源、徐琰更加疑惑。

经过一番沟通,虞权这才明白,原来《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是假的,根本不存在。真实的是,刘关张三人年龄从大到小应该是关刘张,他们三个人关系很好,却没有后世广为流传的桃园三结义的桥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乱晋请大家收藏:(m.45zww.net)乱晋四五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