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科举成幼儿园园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丰收(1/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红薯已经逐渐在大齐推广开来了, 尤其是京城的百姓有地理位置之便, 每回陆安珩捣鼓出了什么新东西, 最先受益的便是京城的农户们。

再说了, 自打陆安珩这个老天爷的亲儿子进京后, 京城愣是过了好几年风调雨顺的好日子。红薯本就是易生长的粮食, 在老天爷的关照下, 产量那是蹭蹭得涨,乐得农户们成天都合不拢嘴。

因着去年京城百姓的红薯收成大好,今年朝廷囤积了不少红薯种子, 勉勉强强发下了大齐各个府郡,让底下的绝大部分农户们也种上了红薯。

这会儿便迎来了全国的大丰收。

各地报喜谢恩拍马屁的奏折雪花般地往京城飘来,没过多久, 元德帝的案几上便摆满了各色文采不一的感恩戴德的奏折。

能混成有资格给元德帝递奏折的官员, 那怎么说也得是一方大佬。不用说,都是经过残酷的科举厮杀出来的, 那马屁拍的, 绝对是一个比一个更有水平, 言辞恳切引经据典, 分分钟就将元德帝夸成了一代圣君, 堪比尧舜。

重点是, 人家水平高深论据充足,完全看不出一丝谄媚。相比起陆安珩耿直的尬夸,简直能甩他一万条街。

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好在元德帝早就经验丰富, 完全忽略掉了折子中的糖衣炮.弹, 迅速提炼出了有效信息,得知今年全国各地都大丰收了,元德帝顿时笑出了鱼尾纹,一个人在御书房中拍案大笑,接连叫了好几声好。

姬玄就更不用说了,户部掌管天下钱粮,如今粮食大丰收,姬玄乐得差点直接在朝堂上便手舞足蹈,惹来众多同僚羡慕嫉妒恨的小眼神。

不过姬玄也挺发愁,红薯的产量虽然多,但是不太耐放。即便是去年听了陆安珩的建议,将红薯全部保存在干燥透风的地窖中,也有不少红薯坏掉了,差点没把姬玄给心疼死。

为此,姬玄还特地找到了陆安珩,问他是否还有别的将红薯保存好的办法。

陆安珩仔细地回想了一下自己小时候的小零食,终于从记忆中扒拉出了红薯干这个小零嘴。

这玩意儿保存时间特别长,晒干或者烘干后,放上好几个月都不带坏的,绝对符合姬玄的要求。

红薯干做起来也简单,只要将红薯切成条,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就成。晒干后的红薯干一点水分都没有,拿在手中硬邦邦的,吃起来也费劲儿,小孩子拿上一根,能慢悠悠地吃上小半天,特别耐吃,还能练练牙口。

不过因为越啃越能感觉到甜味儿,红薯干倒是非常受孩子们的喜爱。

所以有时候临近过年,外婆家家里也会点红薯干做茶水点心招待客人,这时虽然已经没大太阳能够将红薯晒干,但是人的智慧是无限的,转念便能想出新办法——将红薯洗净去皮切成条后,放在炉灶旁边烘干就行。

当然,如果想省事儿,切成不大不小的红薯块也行,里头还能留下一部分软嫩的红薯,吃着更香甜。

不过陆安珩更怀念的,是另一种炸出来的红薯条的味道。

炸红薯条因为太过费油,陆安珩的外婆并不常做,只在过年时才会炸一些招待客人用,顺便再炸一些红薯丸子。

是以当初还是三头身的陆安珩每回特别期待过年,眼看着到了腊月,便开始催着外婆炸薯条,还自告奋勇地给外婆打下手洗红薯搓丸子。眼巴巴地等着薯条和丸子吃。

那样的记忆太美好,以至于过了这么多年,陆安珩还念念不忘。即便是后来上学时回到了父母身边,能在家附近的某些快餐店吃上松软可口的薯条,陆安珩还是觉得,外婆炸的红薯条是自己吃过的最美味的薯条了。

更何况,陆安珩外婆炸的红薯条和快餐店的薯条在外观上就有很大的区别,以至于陆安珩想忘都忘不了。

不同于快餐店一根根炸得金黄的薯条,陆安珩外婆炸的红薯条,是随便抓一把长短不一薯条放在一块儿,一同裹上面粉,然后放进油锅中炸成金黄色,再捞出来。所以捞出来的,是一大串黏在一起的薯条堆。

外婆一向说方言,从来不管它叫薯条,而是叫“胖丝”,可以说是非常形象了。

做胖丝的同时,外婆还会蒸上一大锅红薯,而后将它们去皮碾成泥,再放上切成碎末的小葱揉匀,再将它们搓成丸子放进油锅炸,就能捞出来喷香软糯的红薯丸子了。

这两样东西也很耐放,刚出锅时还是松松软软的,放久了就会变硬,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老少咸宜,实在是家家必备的小零嘴点心。

解决完红薯的储存问题后,姬玄的注意力便转向了今年陆安珩引进来的新品种,玉米的身上。

当初陆安珩可是信誓旦旦地说过,这玩意儿的产量不比红薯弱,姬玄等人早就对玉米抱有了极大的期待。

等到玉米长成结果后,姬玄还特地去庄子里看了几回,望着大半个人高的玉米杆愣是没说出一句话来。等到看到玉米杆上结出的怪异果实后,姬玄就更沉默了,深觉自己是如此无知,连已经长成的粮食都不认识。

这户部尚书当的,着实问心有愧呐!

不过,看着玉米杆上那沉甸甸的果实,姬玄的内心又兴奋了起来,暗自琢磨着,就凭它长了这么大的个儿,陆安珩说它产量大还真没说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科举成幼儿园园长请大家收藏:(m.45zww.net)科举成幼儿园园长四五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