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唐诗三百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章 卷六 七言律诗(1)(3/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1],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2]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3]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4]《梁甫吟》。

【注释】

[1]客心:客居者之心。

[2]北极:北极星,古人常用来指代朝廷。

[3]寇盗:指入侵唐朝的吐蕃。

[4]聊为:虽然这样做了,但是内心颇有不甘。

【解析】

首联扣题,诗人的满腹伤怀劈空而来,笼罩全篇;颔联又以浩大的气势加深了伤情的力度;颈联由景入情,纵论时事;尾联咏古人而伤时事,既有自伤之情,又有自勉之意。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1]浊酒杯。

【注释】

[1]新停:杜甫此时因肺疾刚刚戒酒,故曰“新停”。

【解析】

诗的前四句写诗人重阳登高后所见之景,有山有水,有声有形,有走兽有飞鸟。诗人或轻描淡写或浓墨重彩,呈现出一幅无边苍凉且满含悲壮的秋日江山图;后四句写诗人站在高处,面对浩瀚江山发出的悲秋之声,既悲自然之秋色,亦悲国运之衰颓,还悲自身之老病,实是一首深婉动人的佳作。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1]残。

永夜[2]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3]音书断,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4]十年事,强[5]移栖息一枝安。

【注释】

[1]炬(jù):蜡烛。

[2]永夜:整夜。

[3]荏苒:指时间推移。

[4]伶俜(pīnɡ):孤单无依的样子。

[5]强:勉强。

【解析】

首联“独宿”二字照应诗题,也奠定全诗凄苦情调。颔联说的是杜甫月夜所见,景中有情,烘托出诗人月夜难眠,看月听角的悲凉境况。颈联则直抒胸臆,抒发独宿之情。尾联道出他辗转反侧,寝食难安的现状。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1]声悲壮,三峡[2]星河[3]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4]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释】

[1]鼓角:古代军中用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军鼓和号角。

[2]三峡:指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

[3]星河:即银河,泛指天上的繁星。

[4]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解析】

此诗写冬夜之景,有在伤乱中思乡之意。诗中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遍地雪光洁白明亮。颔联描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颈联描写拂晓时分鼓角声起,战伐不断,千家恸哭,哭声响彻四野的凄惨之景。尾联借古迹抒发内心感想,并以此作结。

咏怀古迹五首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解析】

这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年)写成的一组咏怀诗。夔州一带有许多名胜古迹,宋玉、王昭君、刘备和诸葛亮等都在此有史闻,杜甫借这些名胜古迹,著《咏怀古迹五首》悼念先贤,同时感怀身世、抒发感慨。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喜欢唐诗三百首请大家收藏:(m.45zww.net)唐诗三百首四五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