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大宋之天子归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章 范仲淹的迷惘(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后来他的儿子仁宗继位,境遇更是荒唐。宋仁宗身体羸弱,经常大病未愈就要临朝,却常常呆坐不发一语,于是便出现了大臣奏事同意则点头,反对则摇头的荒诞现象。旁边的太监需时刻保持警醒,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手堵住从仁宗嘴里流出的口水。仁宗病重的时候表现为不省人事,醒来的时候胡言乱语,说“皇后与张茂则(太监)谋大逆”也有精神病症状。嘉佑八年,仁宗驾崩,《长编》里记载仁宗暴猝。

接下来的皇帝宋英宗的疯癫程度则更加严重,宋英宗因为不是前皇帝的儿子所以即位的时候提心吊胆,担心、忧虑、焦急、期盼如影随形,因此精神失常了。刚即位三天,宋英宗便开始发疯病,起初只是前言不搭后语,仁宗头七那天,赵曙疯病加重。突然从跪着的蒲团上跳起来,大喊大叫:“朕好难过啊!我不能当啊……”说着在人丛中跑来跑去,不能自制。他奔出皇堂,见东西就砸,见人就骂:“没安好心!都没安好心……我不当!我不要当啊……你们都想害我……”不一会,赵曙已经鞋袜脱落,衣冠颠倒,口吐白沫,不成体统。霎时间,所有在场的人都被他闹懵了。坐天下到了英宗这里,大宋不过才第五代帝王。却接连有三代皇帝有精神异常的症状。

南宋的光宗特别喜欢一个宫女的玉手,结果第二天光宗收到一个盒子,里面装着被割下来的可怜的宫女的双手,是他的悍妻李皇后所为。光宗当场吓得精神失常。从此,光宗就在这种精神时常的状态下做了两年的皇帝,有时清醒,有时发疯,宫女都笑他“疯皇”。连父亲孝宗去世,他都不去,结果弄得大臣都很抓狂。光宗接下来在半疯半傻的精神病状态下又活了六年才驾鹤西去。

除了皇帝,其他皇室成员也有精神病症状。宋太宗的长子赵元佐因为焦虑而发狂,拿小刀不停地刺身边的随从,后来竟发展到了在宫中纵火发泄的地步,太宗忍无可忍,将他废为庶人。宋仁宗的一个女儿因为和婆婆有矛盾,竟然跑回皇宫哭闹和上吊自杀。据史料统计,宋朝皇族一百多位金枝玉叶的平均寿命仅为31岁,活到50岁以上的只有13人。

因此,姬云曾听到自己堂弟曾这样,说过:“宋朝的皇帝大多有遗传性精神病,而且他们大多都表现出过分异于常人的焦虑和恐慌,甚至连用仁慈的之名的仁宗也曾发过病。”

大宋的积贫积弱的格局他们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的,反正只要自己还是皇帝,那么百姓、国家、民族的未来全然不管他老赵家的事。

哪怕是宋朝被蒙古人打得只剩下广州之地了,也无所谓,反正老赵与文官们,始终不会让武将轻易起来,摆脱被控制、压制的局面。

范仲淹是迷茫的,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他,大宋的问题出在根本上。

连姬云也都有着自己的小心思,他也不曾告诉过范仲淹,他的新政为什么会失败。

原本姬云打算为范仲淹、大宋百姓最后在出些力的时候,却不曾想范仲淹根本就没有听从过他的意见。

看来范仲淹哪怕是他,在历史上有着‘大宋风骨’的美名,他也始终不会去一些事情,比如说违背他忠于大宋,忠于的士人阶级,圣人之道。

姬云也不怨恨,也不恼怒,毕竟他与范仲淹是不同的。

姬云自小成长的环境就是那种人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所以他更多则是站在广大的人民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而范仲淹他则是成长于‘长幼有序、尊卑有位’的封建社会,所以他更多的是站在儒家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姬云所思、所虑里是没有阶级的,而范仲淹所思、所虑里是有阶级划分。

虽说范仲淹忠于的是仁宗皇帝,但是他更忠于儒家的信仰。

爱护百姓,没有错,忧国忧民,也没有错。

只是在范仲淹自己的心中,他一直在践行得都是‘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所以,当姬云收到范仲淹的信,看到他向姬云请求他能解答他心中困惑、责怪自己时,姬云只是回了范仲淹这么一句。

“先生之疑惑,学生确定知晓其中一二,然却不能道尽也,望先生赴我庆历六年,中秋佳节,岳阳楼宴,即时,学生自会为先生一一解惑。岐山,姬子歧。”

庆历五年五月,范仲淹收到姬云回信,决定明年赴约,只求能从子歧那里得知个中缘由,只盼能在为百姓们做些实事。

同年,宋仁宗子,最兴来,大名呼作赵昕感染寒疾病逝。

仁宗大悲大怒之下,下令皇城司彻查汴京内外,一时之间,汴京人心惶惶,闭门不出。

仁宗赵祯自己也生了一场大病。

汴京的繁华热闹的空气中也一时之间,弥漫着阴谋的味道。

民间一时流言四起,有人说是把范公扳倒的朝中奸相干的,也有人说是范仲淹之中有人不满当今官家出尔反尔,肆意抱负勾结宦官干的。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最后还是宋仁宗赵祯在稍微康复一点,出面辟谣,方才罢止。

喜欢大宋之天子归来请大家收藏:(m.45zww.net)大宋之天子归来四五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