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风波定大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章 不辨风尘色 安知天地心(中)(4/4)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王思礼见西原唐军虽然暂时阻断了燕军的攻势,但东原营寨已破,夹攻长安的方略已经难以实施,只得放弃武功,全军退回扶风布防。

凤翔行在中的李亨君臣得到军报,尤其是听闻在距离行在仅有五十里的大和关附近已经出现了燕军斥候的踪迹之后全都大惊失色。

一时间,凤翔全面戒严!

李亨君臣甚至商定:如有必要,也只得抛弃凤翔逃回灵武再做计较……

然而,可真是“屋漏却逢连夜雨”——就在凤翔一片人心惶惶的时候,又有一道败报传来:东去攻击潼关的元帅郭子仪先胜后败,先是趁潼关叛军防卫空虚,一举夺取了潼关,却不料刚好遇到安庆绪从洛阳发来了十万援兵,由田乾真和安太清二将率领,架起云梯猛攻潼关。

唐军兵少,还未完成布防,重武器也还未来及运到城上,当时就被燕军打的大败,不仅又丢了潼关,而且还损失了近万人马。郭元帅的次子郭旰和猛将李韶光壮烈殉国,大将仆固怀恩抱着马脖子泅渡渭水,才狼狈逃得一条性命。

如此一来,夹攻长安的任务已不可能完成,元帅郭子仪已引残军退回河东、冯翊坚守,还发来了奏疏,自贬请罪。

天子李亨看完奏疏,垂泪长叹一声:“哎!此番军败,不是众将不肯用命,实是朕之过也!”

李辅国、鱼朝恩等內侍慌忙劝慰他要保重龙体,韦见素、裴冕等大臣不谙军事,也只得低头不语……过了好一会儿,军师李泌才劝道:“陛下,胜败乃兵家常事!两军虽败,但未伤元气,不如令郭元帅从河东转回京西,与王思礼将军合兵一处再做计较。”

李亨听军师言之有理,一面下旨安抚郭子仪,令他迅速回军,一面令王思礼坚守扶风。

郭子仪不敢怠慢,急忙从河东回援,又与安守忠、李归仁等打了几仗,互有胜负;与王思礼合兵之后,他们又与燕军一场大战,不仅未能讨得什么便宜,还被安守忠排出个一字长蛇阵打得大败。

郭子仪也不由得连连赞叹这个“碧眼狻猊”安守忠用兵颇有章法,堪称将才。

虽然如此,但从整体看来:几战之后,燕军最精锐的幽州铁骑的老兵已经损耗六成以上。虽然唐军也前前后后折了三、四万人,但安西、陇右等地的兵源又源源不断地开来,再加上关内征招来的青壮劳力做为新兵补充入伍,故此实力并未打太大折扣。

但是,这样一来也直接导致了大唐对安西、陇右地区的控制进一步削弱……而吐蕃乘机袭取了包括石堡城在内的不少军事重镇,并开始了对西域地区的鲸吞蚕食。

连年的征战,让百姓们苦不堪言,农田荒芜,乡村凋敝,青壮劳力几乎全部被抽调一空,只留下老幼妇孺守着残破的家园等待死亡的来临。天地之间仿佛到处都能听到百姓们泣血地控诉:“这场该死的战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然而,战争给大唐和他的百姓们带来的苦难还远远不止这些……

在距离长安千里之遥的睢阳——一座原本祥和、宁静的中原小城,却在战争阴云的笼罩下变成了一座活生生的人间炼狱!

三个月以来,睢阳的粮食已经彻底断绝了,城中已经有大批大批的人饿死。

守城的士兵们每天还能分到一把糙米,夹杂着城中搜罗来的纸张、茶叶、药材和树皮等一起煮烂了胡乱吞下肚子充饥;后来,即便是这点东西也很快就吃完了,半饥半饱的士兵们勉强支撑着对抗燕军接二连三的凶猛攻势。

燕军在城外架起高高的云梯攻城——上面攀附着两百多名士兵,只要搭上城头,他们就可以登城对身体虚弱的唐军展开屠杀……

喜欢风波定大唐请大家收藏:(m.45zww.net)风波定大唐四五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