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明行漫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章 再聊(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今明朝天上一拱手,道:“圣君在世,群贤辅弼,文不贪财,武不怕死,全民一心,或有生机。恐怕是难啊。”说完以后,今明心中的明朝,农民军,自立为王三个选项也变成了两个,原因是助明太难。

“的确,魏阉当朝,众正避让,又有萨尔浒之败,确实是难,这么看来,大明确实难过。依未真所言,这天下归谁?”

“依我看来,后金皇太极即位之后,励精图治,重用范文程等汉人,有明君之相。若是他们入主华夏后,难免出现金军入宋的景象,恐会再现陆放翁的“上源驿中捶画鼓,汉使作客胡作主,舞女不记宣和装,庐儿尽能女真语。”华夏衣冠沦丧,文明扭曲,大好河山,竟使染腥膻;若是农民军入主,则略比当朝太祖时,不过没有元末大量文人的参与,一番对地主的抢夺屠杀不可避免,非喊出均田免赋的口号不能成功。”

“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青竹,这个时代会出现很多有影响力的大儒,大思想家,是时代之幸,也是时代的悲哀,因为他们什么也做不了。以你的天赋,必也会是后世人心中的学海,但你那时候的内心必然也是悲恸的。”

“我这番言论,也并不高明,大明有识之士比比皆是,再过几年,你自己也会领悟到这番道理,个人在大势面前,犹如螳臂当车,终是无力。若是你要助明,清醒而痛苦的活着是最难的,你要委屈本心,收拾心中的山林气,考中科举,得到皇帝信任,甚至曲事阉宦奸臣,拉帮结派成为史书里的奸臣,权臣才能为大明续命;若你要助农民军,他们的作风是杀官杀地主得粮食,抢农民口粮创造新的不得不依附他们的新流民,你恐怕会良心不安;若事金国,这恐怕不是你能想的。”

傅山捏紧了拳头,内心在做挣扎。忽而看着微笑着的今明,也哑然失笑,半晌,一挑眉,对今明问道:“敢问未真之志。”

今明想了想目前傅山的立场,应该在大明那边,也不说过分的话,正色道:“我的志?谁得国,我不在乎。诚如我另外一个老师所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进一步的话,我欲寻找救世之法,以打破这个王朝周期律,不过这很难,毕竟人心唯私,人不免活成他曾经恶心的样子。”

“听君一席话,受益良多。我也该振作起来了,无论前路有多艰辛,我都将奋力向前。是时候想想我该如何做了,前几天一时失了分寸,见笑了。”

今明点了点头,对傅山的定位做了一番分析。想了想明末文人基本可以分为四类,死在崇祯十七年前的;为大明殉国的;当了大明遗民的;投降大清的。

第一类在没接触过时,暂时无法断定其立场;殉国的,又分为死在李自成入京时,以及死在清军入京时。死在李自成入京时的,注定是大明死忠,很难争取,死在清军入京时,这部分人是可争取的,而且希望很大;第四类,投降大清的,这类人也可以一用,但不可作为盟友;这第三类,当了大明遗民的,诸如顾炎武喊出国与天下之别的,王夫之喊出可禅、可继、可革,而不可使夷类间之的,是今明必须要争取的盟友,至于能做到什么程度的盟友,却是可以慢慢来。倒是像傅山这样的,在李自成入京前攻入山西时,有过强烈反抗,又不妥协清廷统治,后半生悔恨思明,却是不好判断其立场,得探问一下。

“有一先师曾对我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青竹,这句话你赞同吗?”

傅山回道:“傅家世受国恩,若是大明可扶,我当尽心竭力。”

“若是非人力所能为呢?”

“我意保天下。”

今明听傅山这么回答,心中了然,傅山并没有在大明灭亡时殉国,无论是为崇祯帝,还是永历帝。这就说明大明在他心中有一定地位,但也没有到死忠的程度。他和顾炎武交好,应也是心痛于亡天下。这时,今明已经把他当成了准盟友。

“青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历史周期律具体是对还是错,尚需实地验证;不管是作何打算,成大事者,都要自同道合之友。我打算半个月后周游大明,一来在各地考察,二来,结交精粹人物。不知青竹可愿通往?”

“按理说,父母在,不远行。此行我愿同往。”

傅山答应的十分果断,或许是他本来就有这个打算了。这和傅山的学必实用,动为世法理念是相通的。今明十分开心:“此行我们必能有所得,等我们老了,也不会悔恨年轻时无所作为了。”

两人起身,今明相送傅山到门口,直到看不见他的背影方才回房。回房后,今明用笔记本电脑敲下这些天的种种,并起名为明鉴世界考察报告。

喜欢明行漫记请大家收藏:(m.45zww.net)明行漫记四五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