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张辽新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7章 (下)(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但是无论是荀彧还是曹操等人,他们都不知道张辽其实相当了解荀攸此人。在张辽的前世,只要是稍稍知道三国故事的人都知道曹营二荀为荀彧、荀攸叔侄俩,身为大学生的张辽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张辽不但知道荀攸,还知道荀攸不但智谋过人,还和贾诩一样,是一个善于自保的人。他在曹营二十余年,能够从容自如地处理政治漩涡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在极其残酷的人事倾轧中,始终地位稳定,立于不破之地。即使当时身为曹操第一号谋臣的小叔荀彧因为曹操不敬汉帝而郁郁寡欢,最终身死,而荀攸的地位却无人撼动。

这说明了荀攸很注意将他的智谋应用到防身固宠、确保个人安危的方面,正如史书所载“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这就是说荀攸为人不注重表面乖张,心里却要求自己严格行事。荀攸经常与曹操密谋,而外人却很少知道详尽内容,曹操谓之晏平仲善。与之交往时间越长,越发值得敬重。

而曹操对于荀攸的处世安身原则有一段很形象也很精辟地话,反映了荀攸的这一特别的谋略:“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而且曹操还将自己当时的长子曹丕托付与荀攸教导时,并告诫曹丕:“荀公达,人之师表也,你当尽礼敬之。”曹丕对曹操的话铭记在心。当荀攸生病,曹丕甚至拜在床下问候,像对父亲一样地尊敬他。

但荀攸并不是个一味想寻找能君而侍的臣子,他也有自己的想法,有不居于人下的意愿。他拒绝李傕、郭汜的征辟是因为任城相这个职位不但处于敏感地带还经历了黄巾之乱,又有曹操、袁绍、袁术、陶谦这几大势力的争夺,纯属于费力不讨好的职位,呆在那里是没有好处的。当时他看中了益州的刘焉政权,他认为益州既有险固的地理屏障,又有州牧刘焉新稳定的局势,可以凭借名士身份先去混个脸熟,再为日后的情况作打算,这样总比在混乱又无势的中原、司隶强,但人算不如天算,由于道路不通只得便暂时驻扎在了相对平安的荆州观察时局,以待变化。最终和自己的小叔一样,投效了曹操。

在曹操的众多谋士中,荀攸的地位仅次于荀彧,也是贡献最大的人之一。他在辅佐曹操的岁月中,共奉献重大计谋12次,每次都能使曹军绝处逢生或出奇制胜,此外,讨张绣、灭吕布、伐袁绍、征刘表,荀攸皆有建言,成为曹操行必求计的重要谋士。

荀攸是在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随大军征讨孙权的途中病故。曹操当时痛哭流涕,此后每每提到荀攸都会流泪。

时人对荀攸的品行,推崇备至,曹操更将其赞誉为谦虚的君子和完美的贤人,这都是荀攸以智谋而明哲保身的结果。

张辽没有表露出他熟知荀攸此人,而是极配合的在荀彧说完后说道:“依文若之言,这公达先生和三位相比如何?”

张辽这话虽然很恰当的表示出他对于荀攸的陌生,可这问题却让三位曹营顶尖的谋士不好回答。若是陌生人还好说,可这三位偏偏都和荀攸有交情,甚至一人还是亲戚,纵使再如何说文人相轻,他们也不能表示自己比荀攸强的很。这不但是因为交情,更是因为荀攸自身的才华。张辽这一番故意作为却让三个聪明的谋士差点下不来台。

“呵呵呵!”曹操笑着为他们打了圆场,说:“公达先生与操早年就认识,若是当时当将军何进能善纳公达先生之言,或能避免身死族灭之惨剧。”

“主公和几位都是公达先生的熟人,到时候公达先生来了,可要介绍给张辽认识啊。”张辽说。

“这是自然。”荀彧一口应下。谋士的计谋能否成功最终还要靠武将去执行,和张辽这个武将中的领袖人物当然要打好关系。

“到时候曹某要宴请公达先生,诸位还要作陪啊!”曹操呵呵的笑道。

“谨遵主公之意!!!”几个人齐声说道。

喜欢张辽新传请大家收藏:(m.45zww.net)张辽新传四五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