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张辽新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32章 曹、张缓和关系!(1/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郭嘉这段时间虽然在曹操身边显得有些沉默,但是对张辽这个朋友确实是没的话说。枢密院军情司管理着各处隶属各处枢密司的军情处,但即便是枢密司的主官也无法干涉军情处的事务,但北疆军情处却偏偏在郭嘉的默许下实际上接受了张辽的领导。

同样的,郭嘉也将曹操身边的事情,只要是可能涉及到张辽的,郭嘉全部都通过军情司的渠道发到了北疆,这也使得张辽在曹操做出要调整、改革官制的第五天就得到了消息。

“开什么玩笑?这点手段也就是能骗骗那些头脑被增加的官职弄得昏了头的家伙,却根本就骗不了那些老奸巨猾的各大家族主事人。老曹又不是傻子,这时候放出这个风声他为了什么呢?”张辽看着郭嘉送来的消息心中有些纳闷。

但是半个月后,张辽心中的疑惑便有了解释,一封被曹清从马邑转送到蓟县的书信揭开了曹操此举的目的。

“老岳父倒真是用心良苦啊!”张辽手中拿着曹嵩的书信,心中暗自感叹:“一边是亲生儿子,一边则是心爱的女儿和女儿最爱的女婿,老岳父的这点面子……呵呵,还是要给的!”

张辽对南面的事情看得很仔细,从这封书信的时间来看,绝对是晚于曹操决定改革官制的。也就是说,曹操或者是曹操身边的人说服了曹嵩来出面作和事老。但在这之前,曹操便已经通过主张以张辽的建议放出改革官制的风声,借此向张辽表达了一定得善意。也就是说,曹操自己也意识到了两人的关系必须有所缓和,否则对于两人都没有什么好处。

张辽也对两人的关系十分重视,与曹操的分歧甚至演化成矛盾也是张辽所不愿意见到的。此时他倒是有些后悔自己再从荆南返回襄阳时多此一举的上书,虽然他确实有借机发泄的意图,可是提前将消息散布出去确实对他与曹操的关系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不过吃后悔药不是张辽的个性,想办法缓和关系才是张辽的选择。之所以张辽仅仅是缓和关系而不说消除矛盾则是因为张辽根本就没有将他与曹操的关系回复到之前那种融洽的状态的想法。张辽从不相信破镜能够重圆,在他看来,裂痕产生就不可能安全消除,他今后要做的除了尽可能维系住这道裂痕不至于扩大之外还需要的就是严加防范来自背后的冷箭。

但是曹操的主动示好却让正好想着该如何缓和关系的张辽有了机会,曹嵩的来信更是给了张辽一个绝佳的台阶。张辽若是不趁机接过曹操的鲜花,那他就不是深受后世利益论教导的新时代的青年了。张辽给不愿被那些世家当刀子使,他现在追求的是要从棋子转为棋手。

“子初,用我的名义给枢密院发一份申请,让他们抽调一批年轻军官以补充北疆的缺口。另外告诉他们,为了加强后备军官的培养,应该以枢密院为主,建立军官在各地的轮训交流制度。这就些,拟好后给我过目一下。”

张辽这是对曹操的善意做出了回应。他们两人的地位自然不可能因为此事就扔掉手中的事务专门找地方面对面的交流。何况这两个人谁也没有和好如初的打算,双方的心里对与对方依旧还是充满着警惕和戒备。这种善意的回应与其说是要弥合关系,倒不如说是糊弄别人,安抚军心。更重要的是曹操、张辽谁都不愿意让士族从中作梗而占了大便宜。

……………………

“主公,江东方面如今在长江上虽然失去了与我军战舰正面对抗的实力,但东面的震泽(太湖)和西面的彭蠡泽众依然隐藏着孙、刘两军的大量战船。在沿江的各个要点,孙、刘两军也各自布置了大量的反登陆措施,尤其是壕沟加尖刺,对登陆的步兵伤害极大。同时,孙权、刘备似乎选择了放弃全面江防,退守沿江十里之外,在沿江的的各处关隘、要地,也同样布置了重兵,专门用以对反击登陆的我军将士。同时据军情司细作查探,大批的川马从益州通过交州源源不断的送到了江东。虽然川马根本无法与我军的战马相比,可是在对环境的适应上,川马却战胜了我军装备的北方良马,即便是川马速度较慢,大量装备江东联军后,集中使用也能对我军步兵造成威胁。”

郭嘉此时正在向曹操禀报着军情司打探到了各种消息,孙权、刘备的备战丝毫没有因为士族暗中遣人联络而停止,相反的却更加的卖力。而士燮、刘璋对江东的支持力度也有了极大的提高,益州的马匹向江东运送便是明证。这说明孙权、刘备是两手准备,而且备战的决心十分坚决。

“奉孝,川马我也见过,个头又矮,速度又慢,便是数量巨大,也未必会让我军感到麻烦?你事都有些危言耸听啊?”夏侯惇疑惑的问道。

“元让将军,战马不是那么好培养的!我军占据了并州、幽州,又让凉州保持着中立。可是有了这几处良马的产地又如何?北疆加上长安、汉中,骑兵总数不过十万,北疆和长安几处战马也不过约十万匹,根本无法让我军骑兵做到一人双马的程度,文远的骑兵长途奔袭的战术也只能在小规模的骑兵中进行。因为环境的对战马的影响,我军在荆州一战中,我军战马死于水土不服的甚至多于阵亡的,以至于我军不得不暂时放缓进攻速度,转而巩固荆州,整编荆州本土士兵,这些正是为了让南方的地利不至于完全不属于我军。至于将军所言这些不会骑战的江东士兵是否能给我军带来威胁,这个问题也不难回答。当初匈奴号称控弦之士三十万,但真正能在疾驰的战马上放箭的不过数万,剩下的根本就是骑马的步兵。江东士兵无须练习骑战,只要学会骑马就行。川马速度再慢也比人快,这就能够保证江东大军在转进时的速度要快于我军步兵。至于战斗,下马之后再战难道很难吗?”郭嘉绷着脸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张辽新传请大家收藏:(m.45zww.net)张辽新传四五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