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大明厚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章 说书人(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这男孩前几日杨华也见过,柳麻子唤他宝儿,所以暂且称他为柳宝吧!

名字也真够随意的,可每次评书说完这柳宝便会醒着鼻涕,看准时机端起铜盆可怜巴巴的四处讨赏银,也有贵人将银子直接扔地上,这时他就会欢天喜地的将银子捡起,并一个劲的磕头道谢。

此刻柳宝儿见前面干爹加快脚步,于是也撒腿跑了起来,奈何年小气弱腿又短,再加上路面都被积雪掩盖看似平坦,实则没个虚实,所以柳宝儿刚没跑几步就摔倒在地,顺着河堤一骨碌儿滚到了江面上。

幸好此时冰层还没化,这才避免险情发生,只是说书用到的道具散落一地。

再说柳麻子见宝儿滚下河堤,只得将长桌放在原地,转身回去捞人,耽误十来分钟后这才重新抗起长桌气喘吁吁跑到柳树下。

将长桌放好后又连忙四下作揖道:“实在不好意思让各位久等,今日小儿见这里人多,欣喜之余就给大家拜了一个早年。”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迎喜迎春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

作为一个说书人,别看人家长得丑,(这是事实!)但能言善辩却不是瞎吹的,硬生生把之前柳宝儿五体投地的摔跟头,说成了给大家拜得早年。

别人怎么样不知道,杨华反正服了!

柳麻子短短几句话就调动起氛围,将众人心中郁积的不耐一扫而光,他又开口道:“为了给各位赔罪今日我多讲半个时辰,因为再晚小子就出不了城了!”

有了这句实在话,就算脾气不好的人恐怕也不好意思再发作找茬,足以见得这柳麻子并不只是个呆板书生。

接下来便是进入正题。

“上回讲了及时雨宋江怒杀阎婆惜,这次咱们讲行者武松醉打白额虎!”

“话说清河县有两兄弟,父母早亡从小相依为命。两兄弟虽是一母同胞,可模样却是天差地别。大哥武大郎,人称三寸丁谷树皮,身高不过五尺,五官恰似在下……”

台下一片唏吁声。

一脸麻子绿豆眼,酒糟鼻子香肠嘴,唔……杨华有理由相信,这说书先生其实是占了人家武大郎的便宜。

“二弟武二郎,身高八尺,仪表堂堂,自幼习武上过少林,浑身是胆……”

“说那武二郎在酒家一连喝了十八碗酒,晃晃悠悠就上了景阳冈,天也昏昏,地也沉沉,此时头顶骄阳正是火热,山脚阴风最是邪毒……”

和杨华想得一模一样,讲得无非就是武松一次与人争执后误以为自己把人杀死了,远逃沧州小旋风柴大官人府上避祸,结识杀人后同样前来投奔柴进的宋江两兄弟。

后来武松得知与自己争执的那人原来并没有死,于是思乡心切的他辞别柴进,一路返乡路过阳谷县,在酒家一连喝了十八碗酒后上山打死老虎的故事。

这些故事对于杨华或者大家来说早已耳熟能详,可对于信息交流并不通畅的古代,没有电视,收音机,大部分百姓连字都不识几个,所以听说书先生说书就成了他们为数不多茶前饭后的娱乐活动。

就像七八十年代,得知要放电影,整个村子的人都会沸腾一样。

直到太阳西落,城北鼓楼先紧后慢报了两通鼓声,柳麻子这才顺势结束这次说书。

“武二郎从团头何九叔那里探得大哥竟是被人毒死,又听闻自己哥哥曾和卖梨儿的郓哥一起捉奸,遂前去寻那郓哥细问……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故事戛然而止,众听众虽意犹未尽但也无可奈何,毕竟天色已晚,再迟等一百零八声响鼓擂完后,这说书先生就真出不来了城了。

趁人还没散,柳宝儿不出意外敲着铜盆上场了,“各位明日再来啊,有钱捧个钱场,没钱捧个人场,只求大家赏口饭吃,祝大家财源广进,吉祥如意……!”

等走到杨华跟前时杨华照例从荷包里掏出一两银子扔进铜盆,敲得铜盆叮当响,单是听声音也是十分悦耳!

柳宝儿讨了一圈赏钱后,人群尽皆散去。

杨华施施然伸了一个懒腰准备打道回府,然而就在这时街角突然窜出几个黑巾蒙面人,哄抢起地上的赏钱。

这一幕将杨华看得是目瞪口呆。

还能有这样的操作?

还是人吗?

连小孩的钱也抢?

地上的钱抢完了,带头的仍不满足,又去抢柳宝儿手中的铜盆,同样被这一幕惊呆了的柳宝这才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但也只能死死抱住铜盆不撒手。

可他又怎么抢得过一个成年男子,可以说根本没费什么功夫,铜盆就被壮汉夺了去。

“诸位大哥这是做什么?好歹给我们留一口活命钱啊!”一旁缓过神来的柳麻子赶紧走向前拉住大汉的胳膊,却不慌乱,只是苦苦哀求。

喜欢大明厚土请大家收藏:(m.45zww.net)大明厚土四五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