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一个人的抗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引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饱受地震困扰的弹丸岛国日本,一直对地大物博的邻邦这块肥肉垂涎欲滴。

当然,他们的野心远不止于中国。“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日本人的胃口不可谓不大,“大陆政策”的蓄谋不可谓不久。他们静候时机成熟。大和民族的忍耐与野心同样让人触目惊心。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后,张学良率东北军主力入山海关内,力挺蒋介石的中央军。获胜后,张少帅领兵常驻平津,关外防备空虚。第二年,国民党又陷入内讧,汪精卫另立中央于广州,与蒋介石分庭抗礼。天灾接踵而至。大运河、长江和淮河水灾肆虐,中部十省十四万人被洪水淹死,二十五万人流离失所。而英美等西方列强受大萧条的沉重打击,无暇他顾。

时局对日本,简直是红星高照,天赐良机。多年的潜心蓄谋,多年的隐忍不发,日本人再也按捺不住了。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沿南满铁路向南悄悄行进。22时20分,以河本末守中尉为首的小分队在柳条湖南满铁路段引爆炸药,再将三具身穿东北军制服的中国人尸体呈放现场,作为证据,诬称东北军所为。爆炸后,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下令全面开火,疯狂进攻北大营和沈阳城。

日本人的无耻行径震惊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火种就此点燃,中华民族从此踏上更加深重惨烈的团结御侮征程。

事发夜,北平开明大戏院正举行水灾筹募义演,所有在北平的名伶,莫不参加演出。东北军政要济济一堂。接到沈阳急电时,张学良正端坐于包厢内欣赏梅兰芳表演的京剧名段《宇宙锋》。忍为上策。他亲自电令:“无论受如何挑衅,俱应忍耐,不准冲突,以免事端。”委曲求全的不抵抗,根本换不来日本人的心慈手软。绵羊的温顺只会引来饿狼更加血腥疯狂的捕杀。

此时,最高统帅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仍视日本为“疥癣之疾”,称共产党才是“心腹之患”。他又畏敌如虎,口口声称:“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忍痛含愤、逆来顺受的结果,是一万余关东军进攻十四万之众的东北军,居然攻无不克,短短半年内,日军占领东北三省,“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三千万沦为亡国奴的同胞,只能同声一哭。

“低调梦幻”的南京国民政府,满心期望国际联盟出面干涉,但英美等国的冷漠态度像针尖戳破了这个一厢情愿的幻想,日本人血淋淋的屠刀更加粉碎了这个薄如蝉翼的美梦。

为转移国际视听,更为逼迫南京国民政府屈服,1932年初,日本人挑起“一·二八”事变。南京下关日舰的一声炮响,国民政府就盘算迁都洛阳,最后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收场,上海不能设防。3月9日,日本人一手操纵的“满洲国”在长春举行“开国大典”,废帝溥仪再次黄袍加身。更可恨可笑的是,日伪军进攻热河,省长汤玉麟闻风丧胆、溃不成军,日军仅以一百二十八名骑兵为先锋,轻取热河省会承德。

东北沦陷后,日本人又把罪恶的黑手伸向华北。1933年元旦夜,日军进攻山海关。第五十七军军长何柱国率守军奋起反击,千百年前先人留下的古长城,再次点燃抗击侵略者的烽火。中央军关麟征部第二十五师和东北军王以哲部,血战古北口三昼夜,四千多将士伤亡。吉鸿昌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拼死收复多伦。烽火未灭,角声未歇,吉鸿昌却被反诬破坏“国策”,惨遭杀害。

日军占领热河和长城沿线,长城以南已无险可守,平津随时会陷落,整个华北岌岌可危,南京政府被迫签订了《塘沽协定》,将东四省拱手相让。赢得太容易的日本人欲壑难填,步步紧逼,想使整个华北“特殊化”,妄图制造第二个“满洲国”。很快,日军又挑起事端,迫使国民政府签下臭名昭著的《何梅协定》。华北名存实亡。

国权凌夷,山河破碎,凡属国人,无不痛心。1935年11月,国民党“五大”在南京召开。原期望这次全会,能举国枪口对外,哪知权贵们只热衷于拉选票搞关系,以谋权势。国军高级将领续范亭痛心疾首,决心以死唤醒国人抗日,拜谒中山陵时,他边哭边吟:“谒陵我心悲,哭陵我无泪。瞻拜总理陵,寸寸肝肠碎。战死无将军,可耻此为最。腼颜事仇敌,瓦全安足贵?”剖腹自戕前,他悲愤交加,写下绝命诗:“赤膊条条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窃恐民气摧残尽,愿把身躯易自由。”所幸,苍天有眼,他遇救不死。

何香凝坐不住了。这位国民党元老廖仲恺的遗孀,虽体弱多病,却是个铁骨铮铮的“女汉子”,她派人把自己的一条旧裙子与续范亭的一副对联,装进包裹寄给蒋介石。她在裙上题诗并落款:“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赴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包裹中附寄的对联为:“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厕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顽。”这一顿羞辱痛骂,何等酣畅淋漓,可惜仍未能骂醒蒋氏。

越来越多的人被“不抵抗”激怒。北平学生爆发了“一二·九”运动,呼吁停止内战,共赴国难。1936年6月1日,“两广事变”爆发,陈济棠、李宗仁率部通电北上抗日,但最终被“和平”收场。更大的反抗接踵而至,愤怒的火山终于爆发,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古城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多方博弈下,12月25日,张学良送给了宋美龄最期待的圣诞节礼物——释放蒋介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炎黄子孙团结御侮。第二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召开,宋庆龄破天荒出席,这是自1927年以来的第一次。

1937年是个平年,但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日本人在谋划更大的阴谋。中国人注定要风萧易水,浴血奋战,一场旷日持久、血泪交织的战争序幕壮烈掀开……

喜欢一个人的抗战请大家收藏:(m.45zww.net)一个人的抗战四五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