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一个人的抗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一柄正义之剑——何非光(1/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1940年12月31日,电影《东亚之光》在重庆国泰大戏院首映。那时,刚过去半年的“大隧道惨案”的阴影还萦绕在重庆市民心头。但那天,很多市民纷纷拥进影院。吸引市民进影院的原因,是该片主要演员均由日本战俘饰演,他们现身说法,倾诉亲身经历,传播反战思想,从而松懈侵华日军的斗志。这部影片由中国电影制片厂出品,片长六十分钟。影片高潮迭起,结束时,伴随着剧中人物山本、高桥等高喊“中日人民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军阀”、“中日人民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呼声,现场观众齐声应和,山城震动。《东亚之光》创造了中外战争影片史上的空前奇迹。

全面抗战进入第四个年头时,这样一部电影,这样一种激情,是那个时代的特别表达。这部电影的编导正是来自台湾的何非光。

1

抗战爆发时,何非光正兴致勃勃地走在他那如旭日初升的电影路上。

何非光对电影有着特别的情感,从小就喜欢看电影,长大后唯一的嗜好便是看电影。出生在台湾,不甘心当“清国奴”的何非光,人生的第一个挫折,就与日本殖民当局有关。十六岁那年,他参加了“台湾演剧会”,并在该会编排的话剧《乌暗》中扮演日本警察。《乌暗》是一部三幕台湾话剧,描述了台湾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统治下的悲惨生活。从筹备、排练到演出,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原准备在台中“乐舞台”演出三天,但仅演出了一场,就被日本殖民警察局禁演。“台湾演剧会”被列为非法团体,勒令解散,何非光也因此被列入“不良少年”的黑名单。

何非光

异族凌辱下的无奈和屈辱,让深具反叛天性的何非光无法忍受,他寻求民族自尊的精神渴求越来越迫切。几经周折,他只身来到上海,在一家诊所当学徒。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参演了一次电影拍摄,从此竟一发而不可收地走上了职业电影人的道路。随着《除夕》《恶邻》《泪痕》《体育皇后》《昏狂》等电影的上映,何非光从一个影坛新人,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到《母性之光》,何非光已是小有名气的“反派小生”,报端评价他的演技“恰如其分”。1934年是何非光风光的一年,他在电影《再会吧,上海》中担任第一号男主角,与阮玲玉演对手戏。他将道貌岸然的医生演得入木三分,使得看过此片的观众无不恨透了他饰演的这个衣冠禽兽。这年,何非光二十三岁,在30年代的上海影坛,以一个衣冠楚楚、西装革履的“反派小生”形象,被大众认可,甚至喜爱。

繁华的上海滩,似一片神奇的土地,成就了许多人的淘金梦,也在不经意间成就了这个台湾年轻人的梦想。如果没有战争,他的电影梦,他的人生,都会是另一种版本。但那个狼烟遍地的年代,神州大地被一片辽阔的黑暗雾霾所笼罩,血雨腥风,战火硝烟,一群比豺狼虎豹更凶残的侵略者,蹂躏着一个民族的灵肉,把中华大地践踏成一个人间地狱。

2

民族危亡时刻,更能显现人性的光辉,像每一个有血性的男儿一样,何非光的生命之火,被抗战引得熊熊燃烧起来。他以“一寸胶片,一颗炮弹”的信念投身到“梦醒救国”的电影事业中。

随着国民政府内迁,上海已无宁日,一心想在电影上有所作为的何非光也失去了用武之地。他辗转来到汉口,加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所属的“行营电影股”担任演员。1938年,军事委员会在汉口开拍《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八百壮士》等抗战影片,都需要有人饰演日本人的角色。何非光的留日经历和“反派小生”的声望,让他获得了参演机会。而何非光对日本人的短气、义气、邪气、正气、淫气等好恶习气的深刻认识,使他把角色演绎得十分到位,人物鲜活得让观众记忆犹新。何非光也由此跨入了抗战电影领域。

武汉沦陷后,何非光来到重庆。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撤销“行营电影股”,成立了中国电影制片厂,何非光得以继续演艺工作。中国电影制片厂拍摄《日本间谍》等系列抗战影片需要能讲日语的演员,一口流利日语的何非光再次发挥所长,扮演了日本浪人、间谍、日本兵等不同类型的角色,俨然是反派角色的“专业户”。

“演而优则导”,何非光也不例外。他的编导生涯源于偶然。一次,何非光翻译一本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日文画册时,看到一幅幅真实记录日军滔天罪行的图片,一腔悲痛的怒火烧灼得他坐立不安。他要用电影来控诉战争,控诉日本人的罪行。他觉得自己需要做点什么。写吧,写出来。于是,他编写了剧本《保家乡》,讲述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肆意施暴,中国军民与日军拼死搏斗的故事。剧本写好后,居然没有一个导演愿意接拍。何非光就自告奋勇当了导演。

工作中的何非光

何非光第一次坐上了导演的位子。悲愤出精品。何非光的处女作《保家乡》正式公映后,引起轰动,大量呈现日本侵略者残杀中国百姓的血淋淋的镜头,引起广大民众的强烈愤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和勇气。“中苏文化协会”选其为对外宣传片,送到英、法、美、比、瑞诸国放映,驻苏大使邵力子直接把拷贝带到苏联公映,并在莫斯科连映数十天,场场满座,一千多万苏联人观看此片,可谓盛况空前。英、法两国还特地将正在内地公映的两个拷贝调运到前线,专门在军民集会时公映。《保家乡》俨然成了当时英法军民的战时精神食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一个人的抗战请大家收藏:(m.45zww.net)一个人的抗战四五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