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一个人的抗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一柄正义之剑——何非光(3/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何非光十分重视体现影片的真实性,他深知真实性是这部影片的生命,他选择在重庆博爱村战俘收容所进行实景拍摄。为了达到完全逼真的效果,他有意保留了大量日语对白,服装和道具未做任何加工。片中,他用一个很有特色的长镜头,来展现这种“真实性”:由横向推移转为纵向推移,拍的是俘虏宿舍内景,把宽敞的设有一排排整洁床位的宿舍及活动其中的战俘身影都展示在观众面前,视觉效果非常好。何非光解释这样处理的原因:“当时很多人,尤其是国际上,不相信中国会俘虏这么多日本兵;日本舆论也说是中国的夸大宣传。所以我要拍一个完整的全景,来证明它的真实性。”

5

1941年元旦前夕,历经八个月摄制的《东亚之光》在重庆国泰大戏院隆重首映,盛况空前。第二天,《新华日报》作了详细报道并发表短评《伟大的爱》,将《东亚之光》喻为“一柄正义之剑”。3月初,唯一大戏院独家连续上映一星期,抗建堂剧场也不甘落后,赶紧上映。自开拍后发生一个个“事件”的《东亚之光》,无疑产生了极为轰动的效应,这是抗战期间任何其他电影所无法比拟的,令充满好奇的民众观影兴趣大增,票房因此遥遥领先。而何非光创造的独特纪实效果,在当时都属史无前例,堪与五年后问世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巨作《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媲美。

电影《东亚之光》海报

这年的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在香港专演洋片的利舞台也上映了《东亚之光》。日军占领香港后,观片的日军军官们气得暴跳如雷,甚至有人跃上舞台,拔出军刀把银幕劈成碎片。当时,何非光也在香港,得知日军的激烈反应后,他与女友朱家卫连忙化装成夫妻逃离香港。

喜欢一个人的抗战请大家收藏:(m.45zww.net)一个人的抗战四五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